夜上海论坛

微信:38905886 微信:39613809 QQ: 3259867981

北京2023年暑期旅游热度高于2019年同期接待游客人数历史最高

频道:旅游资讯 日期: 浏览:225

2023年暑期旅游热度高于2019年同期接待游客人数历史最高

入夏以来,“酷暑”席卷多地,但丝毫没有影响游客的旅游热情。 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夏季,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18.39亿人次,国内旅游收入1.21万亿元。 2023年夏季旅游热度明显高于2019年同期,大部分目的地接待游客量创历史最高纪录。

北京据携程发布的《2023夏季旅游市场报告》显示,夏季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十名分别是: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、西安、重庆、深圳、南京、长沙。 从产品类型来看,暑期游、游学、海边游、家庭游、沉浸式夜游、主题公园游等成为夏季旅游消费热点。 从顾客群体来看,亲子家庭、学生群体全面回归。

2023年夏季创历史新高 来源:携程

北京从旅游供需角度看,常规旅游产品线和要素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。 说明游客拉动的需求倒逼产业内容创新升级。 上半年,以美食带动的“淄博烧烤”出现,以体育联赛为代表的“贵州乡村BA和乡村超市”以及各地的“音乐会”点燃了旅游经济。 从“美食+旅游”、“运动+旅游”、“音乐会+旅游”三大热点来看,旅游只是前往某个景点的具体行为,并不是核心景点。 回顾现在的旅游景点,我觉得旅游的结果太重要了,而在内容和服务上还存在差距。

金阳里作为山西省首个滨水商圈,集餐饮、文化、购物、娱乐、观光等功能于一体。 这两年去了很多次,发现以游客为主,很多人反映没什么意思。 ,缺少内容。 但最近去的时候发现,客流量、停留时长、消费内容都有明显增加。 经过分析和观察,我发现在捕捉童心、捕捉胃口、捕捉新潮时尚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,所以我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我的想法和意见。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影响因素研究,供行业参考。

图片来源:小红书用户詹晓生

1、抓住童心,丰富童趣产品的内容和服务元素

北京如何捕捉儿童的童真,吸引儿童用户群体,是旅游服务内容必须考虑的要素。 旅行时,孩子是家庭的重要成员,他们的意见对于旅行目的地的选择至关重要,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。 根据目前儿童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主要类型,主要有以下几类:

第一类是具有休闲、娱乐、游玩属性的主题产品。 迪士尼、方特主题公园、环球影城、银基动物王国、广州长隆水上乐园、欢乐谷等相关园区利用虚拟卡通形象走进现实、角色扮演、沉浸式体验相关内容来吸引游客游客前来参观、体验。

北京来源:长隆水上乐园

北京其次,有科普教育属性的场馆景点。 就拿科技馆、博物馆、美术馆、植物园、天文馆、数字体验馆、水族馆等来说。

此外,探索的互动体验也是一个吸引人的因素。 如户外郊游、萌宠乐园、乡村农耕体验、拓展项目、采摘、数字体验馆等,精准吸引亲子家庭群体。 当然,童心不仅限于儿童,还包括成人的娱乐和体验服务。

除了历史人文景区外,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,包括以历史文化、自然风光、古建筑遗址为代表的景区。 这样的景点在课本上或者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都接触过。 比如鹳雀楼、长城、故宫、龙门石窟、秦始皇兵马俑等,用理论+实践是认识中华文明的过程,带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。游学、文化探索旅游,是孩子们从内心感受历史文明起源印记的重要方式。 方式。

2023年暑期旅游热度高于2019年同期接待游客人数历史最高

龙门石窟

捕捉孩子的童真,关键看主题内容是否具有互动性、趣味性、新颖性、教育性、参与性、观赏性。 对于旅游服务企业来说,应结合自身的主题内容,从美食、娱乐项目、拍照打卡、互动体验、探索发现、购物消费、个性化呈现形式、产品供给等方面增强儿童的体验,从而增强孩子们的体验。 的喜悦和吸引力。 据腾讯文旅最新发布的“7月旅游热门榜”前20名显示,欢乐谷、主题公园、海洋馆等家庭主题旅游产品占比达14个,亲子游成为旅游热点。客户群体方面绝对主力。 。

2023年暑期旅游热度高于2019年同期接待游客人数历史最高

7月旅游热点榜单 来源:腾讯文旅

北京每逢周末假期,家长们总希望带孩子去博物馆、历史文化景区,接受文化熏陶。 他们觉得自己将获得知识和经验。 然而,他们常常发现,大多数孩子都是被动的,浏览这些静态的文物。 无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。 一些博物馆和历史文化景区通过开设学习课程、VR、人机交互、全息投影、沉浸式体验等技术手段吸引潜在群体,初步成效明显。 但目前,由于此类项目同质化严重,认知程度有所降低。 儿童团体的吸引力。

2023年暑期旅游热度高于2019年同期接待游客人数历史最高

北京河南博物院的做法是将文物与时下流行的“盲盒”结合起来,推出“考古盲盒”,将青铜器、元宝、铜佛、铜镜、银牌等“微型文物”藏进土里。 随着一点一滴的挖掘,神秘的“宝藏”慢慢浮现,亲身参与的喜悦和成就感油然而生。 据河南博物院介绍,近10个月,考古盲盒已售出约36万个,销售额超3000万元。

2、用美食带动旅游发展,俘获游客的味蕾

北京美食是旅游体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。 这是一个以“食”为吸引力的享受过程。 它是影响游客决策和旅游体验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。 游客在旅行前和旅行过程中会查看旅游指南和网红。 通过美食排名、短视频了解目的地美食信息。 近年来,成都、长沙、西安、厦门等热门旅游城市通过打造汇聚地方特色的美食街,发展夜间经济。 南京夫子庙、长沙坡子街、重庆八一路美食街、成都宽窄巷子、西安回民街等美食街成为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,为旅游目的地发展增添活力城市。

来源: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官网

北京作为今年“网红出圈”的典范,淄博烧烤用美食带动旅游产业发展。 仅3月份,淄博市接待游客就超过480万人次。 “五一”假期期间2023年暑期旅游热度高于2019年同期接待游客人数历史最高,淄博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2万人次,创下近10年来的客运量纪录。 最高记录。 五一假期期间,四川隆昌举办稻田虾音乐美食节,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,带动消费超过2亿元。

从国内旅游目的地餐饮发展情况看,品类同质化、创新能力和品质保障不足,大众游客关心的痛点依然存在。 笔者认为,对于旅游景区或目的地来说,以美食为吸引力,带动旅游发展,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美食的地方特色和多样性,避免同质化泛滥,不断加强民间美食采集和产品创新。提高旅游和食品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标准。

北京二是提升餐饮卫生和配套环境体验,避免烧烤产生的油烟和餐厨垃圾随处可见。 高度重视食品安全,让游客吃得放心。 此外,还应为游客提供良好的装修风格和用餐体验。 体验感和氛围感。

北京三是美食、历史与人文、风土人情与故事的衍生的融合。 饮食文化旅游重在“文化”。 为提升旅游和美食文化,各地通过策划美食旅游节、啤酒节、打造小吃街等方式点亮“夜经济”。 形成了“美食+娱乐+非遗+表演”的城市夜游业态。

四是强化“色、香”三要素品质。 旅游的目的是享受生活品质,景区的美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填饱肚子。 产品质量也应提高。 景区管理者要严格把控餐饮企业准入标准。 和要求。

五是消费场景建设,将美食融入美景体验,如草原烧烤、文创冰淇淋、篝火泡茶等。

2023年暑期旅游热度高于2019年同期接待游客人数历史最高

北京炉边煮茶 来源:浙江宣传

第六是产品性价比的合理性。 旅游景区餐饮高价问题是制约消费和旅游声誉的关键因素。 要避免青岛大虾、陕西高价炒面等负面事件的发生。

北京七是在美食街增设美食指南或旅游指南,增强游客的目的感,也能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,增加旅游流量。

北京八是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宣传本地美食,利用线上平台发布美食指南、推荐本地明星餐厅,线下增加美食区打卡特色互动内容。

北京九是通过策划组织美食节,融合非遗、游戏、表演等多种引发用户参与的内容,提升夜游体验。

3、引领新潮流、新时尚,给游客带来新体验

北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传统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、吸引力和影响力明显不足,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游客的体验需求。 消费个性化、品质化、多元化特征更加明显,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。

一些景区通过规划升级、设施升级、服务提升、内容创新,加快了旅游发展步伐和竞争力。 通过设施升级,出现了景点+灯光、沉浸式表演、水幕烟花表演、无人机表演、文化+科技等。 游客带来的潮流体验,游客还亲自参与潮流体验项目,比如穿着汉服逛景区、户外露营、剧本杀等创新活动,增强了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。

2023年暑期旅游热度高于2019年同期接待游客人数历史最高

北京来源:长安十二时辰

北京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,西安着力打造“大唐文化”,振兴历史古建筑。 从大唐不朽城的打造到长安十二时辰,深度融合大唐文化与旅游体验,演绎现场舞剧《长恨歌》。 推出“重返大唐”主题演出,组织以盛唐风俗为主题的游行活动。 身着各式古装的游客融入大唐盛景和唐宫文化之中,将厚重的历史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,同时领略复古时代的沧桑。 一方面,它时尚、奔放空降伴游,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打卡体验,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繁荣。

北京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,创新旅游服务、探索新理念不在于规模大小。 以乌兰察布市的乌兰哈达火山为例。 属于死火山地貌,周边设施完全不能与城市旅游相媲美。 然而,通过“宇航服”+特色地貌,感觉就像来到了外星星球,游客穿着宇航服走来走去。 火山拍摄大片引领了火山旅游新潮流,展现了旅游新时尚,点燃了游客对火山草原旅游的热情。 截至7月底,全旗旅游总人数达60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达4.5亿元。

北京以上三点并不是旅游目的地“交通密码”的全部。 仅供旅游景点分析参考。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,分析用户需求,将好产品、好内容呈现给用户,提升游客的浏览体验。 带动景区旅游收入。

北京作者简介:郭玉民,特约调试专家、行业多平台特约评论员、专栏作家。 致力于研究旅游业的发展趋势、政策、营销等。

0 留言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验证码